收藏 公众号
热线:0532-68068266 138216883@qq.com
三分之一生产总值从“海”中来!
青岛海洋发展网
2022-09-30 21:00

中国北方(青岛)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暨冷链物流基地项目。

亚洲首艘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在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开工。

青岛向海图强。今年上半年,青岛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304.1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32.6%,全市三分之一的生产总值从“海”中来。同时,青岛扎实推进海洋领域项目建设,上半年,青岛88个海洋重点项目开工建设80个,开工在建率超九成,并新签约引进海洋领域项目82个,以项目建设推动海洋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一成

今年,青岛市把“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作为未来五年重点打造的“六个城市”之一进行安排部署,加快推动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加大涉海企业帮扶力度,海洋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今年上半年,青岛实现海洋生产总值2304.1亿元,同比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32.6%。青岛33个海洋及相关产业增长93.9%,重点产业延续上升势头,海洋经济发展基本盘进一步巩固。其中,海洋船舶工业实现增加值29亿元,同比增长37.1%;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78.5亿元,同比增长18%;海洋化工业实现增加值115.9亿元,同比增长28.7%;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28.2亿元,同比增长11.3%;海洋交通运输业实现增加值441.8亿元,同比增长23.6%。

具体来看,青岛海洋一产同比增长4.4%。推动全国唯一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创新发展,完成全球首次低纬度养殖大西洋鲑规模化收鱼,“深蓝1号”网箱第二批收鱼1.7万尾,产值约450万元。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交付运营,正在福建、浙江海域进行鱼苗入舱作业,“国信2号”“国信3号”正在开展设计和招标工作。另外,船载舱养 “国信1号”首批大黄鱼上市。印发《青岛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达到18处,居全国第二。“青岛对虾”“青岛梭子蟹”“青岛鲍鱼”“青岛海参”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水产品品牌。

海洋二产同比增长8.3%。海洋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我国自主设计的亚洲首艘圆简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开工建设。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业发展进入新阶段,600万千瓦远海风电、250万千瓦近海光伏项目纳入省规划。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市场需求持续好转,重点企业业务量呈扩大趋势,明月海藻、聚大洋藻业和海大生物等重点企业营收均实现较快增长。海水利用业规模持续提升,全市海水淡化总规模达到32.4万立方米/日,居全国前列。

海洋三产同比增长12.4%。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势向好,上半年,青岛港口集装箱和货物吞吐量分别达到1247万标准箱、32791万吨,分别增长7%和2.8%,分别占全国的8.8%、4.3%。涉海金融业稳健增长,上半年涉海金融服务业增长7.9%。海洋旅游业呈回暖态势,主要商圈客流量回暖,移动手机信令数据显示,二季度浮山湾、唐岛湾、市北CBD商圈日均客流量较一季度分别增长50%、48%、46%。

推进涉海产业项目  新签约海洋项目82个

聚焦海洋领域项目建设,青岛市规范制度机制,强化调度管理,出台政策举措,深入一线调研,以项目建设推动海洋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为扎实推进海洋产业项目建设,青岛市筛选建立2022年海洋领域项目库,确定了总投资2000余亿元的88个海洋重点项目和总投资700余亿元的52个海洋相关产业项目,公布《青岛市2022年海洋重点项目名单》《青岛市2022年海洋相关产业项目名单》。

同时,精准施策,研究制定了《青岛市支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实施细则》《高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活动实施细则》《“专精特新”涉海中小企业成长发展调查研究》《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等方案办法,搭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等交流平台,积极推介海洋项目和涉海企业,联合相关单位对海洋领域项目用地用海需求“应保尽保”,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向海洋重点项目倾斜。

上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大多数海洋重点项目依然达到甚至超过建设预期进度,项目建设总体平稳。“国信1号”养殖工船交付运营,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实现全球首次低纬度养殖大西洋鲑规模化收鱼,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胡家山作业区防波堤工程也开工建设。分析数据显示,全市88个海洋重点项目开工在建率达90.91%,年度计划投资完成77.91%。

青岛在牢抓涉海项目存量建设的同时,还紧抓涉海项目增量发展。2022年,青岛市研究制定了《青岛市海洋发展局2022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开展定向招商、填空招商,争取项目建设的关键生产部件实现本地配套。上半年,海洋领域新签约引进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深圳众信海洋科技总部等涉海项目82个,总投资491.1亿元。同时,加大对上争取力度,联合国“海洋十年”海洋与气候协作中心正式落户;“国信1号”养殖工船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在全国开展运营管理试点;新获批2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总数达到18家,居全国第二;3个项目成功入选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数量居全省第一。

出台系列海洋政策  助力海洋城市建设

针对海洋城市的定位,今年,青岛市还出台了一系列海洋政策。

实施“海洋15条”及其《实施细则》,对现代渔业、航运服务业、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倍增计划、成长性海洋企业评选等领域的政策提出了明确的申报方法和兑现流程。

出台《关于加快打造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的意见》《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围绕“五大中心”建设,梳理了重点推进的“十大工程”。据了解,“三大深海平台”建设作为国家“蛟龙探海二期”项目内容之一,已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清单。

印发《青岛市现代海洋英才激励办法(暂行)》,重点激励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科研人才两类人才,同时加大资金奖励力度,被评为青岛市现代海洋杰出英才前3位的,每人发放一次性津贴30万元,其余名次每人发放一次性津贴10万元,另将符合条件的海洋英才纳入高层次人才服务范围提供服务。

此外,青岛市还印发实施《关于支持建设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意见》,推动微流控生物检测芯片、相变制冷服务器等项目加快进入产业化阶段。另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工作的意见》,放大海域使用权资产功能,帮助涉海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接下来,青岛市将加快“三大深海平台”、中国蓝色种业研究院(青岛)、青岛蓝色金融研究院、自然碳汇交易中心(山东)建设。同时,推动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中国北方国际水产品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基地、国信系列大型养殖工船、中南高科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园、蓝谷药业海洋科技谷、上海电气装备产业园、百发海水淡化扩建工程等项目建设;持续加大海洋龙头项目引进力度,力争引进、落地一批过3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涉海大项目。另将做好重点涉海企业服务培育,引导蔚蓝生物、蓝谷药业、明月海藻、聚大洋、汉缆股份等行业骨干企业进一步扩大商业板块、完善产业链条、提升行业优势。此外,还将推动浩大生物、前沿海洋等加快上市进程,助力青岛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

来源:齐鲁晚报 记者 高雅洁

相关阅读